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ENGLISH/日本語/韩文
信息查询:
营业时间:8:00-20:00 周日8:00-12:00 注:每天17:00以后,只复诊,不接待初诊
断奶 入园 长高 胃口 进补
腹泻 伤食 消化 消瘦 多动
尿床 口疮 哮喘 咳嗽 近视
夜啼 复感 厌食 脾胃 秋燥
上火 秋咳 食欲 肺热 口臭
发育 贴敷 心理 益智 早熟
敷脐 头发 便秘 过敏 体质
体弱 磨牙 内热 湿疹 脾虚
肠胃 睡眠 补钙 贫血 驱虫
黄发 汗多 夜惊 久咳 口水
药浴 外敷 脐疗 湿疹 鼻炎
小儿推拿病例疗效报告 位置:网站首页 - 小儿推拿病例疗效报告
简易推拿治小儿外感发热
作者:  来源:  时间:2009/11/9 9:31:31  点击:11631次
0
0
《四川中医》     1989年第12期 
黑龙江中医学院  宋立群

笔者在临证中,用推拿治小儿诸疾,获益非浅。兹选简易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一法,以飨读者。
一、常用穴位及操作法
1、天门:位于两眉中点起,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医者可以两拇指自患儿眉心起,轮流向上推至发际。一般20--50次。
2、坎宫:位于两眉之上,沿眉棱骨至眉梢,成一横线。医者用两手扶患儿头,用拇指指面自眉头上沿眉棱骨分推至眉梢。一般20--50次。
3、太阳:位于两眉梢后陷中,用双手拇指端在太阳穴作顺时针(泻法)运法。一般20--60次。
4、风池:位于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用两手拇指在穴位上对按之或单手拇、食指对拿之,一般10--30次。
5、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总筋穴)起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医者用手大拇指或食、中指指面,自总筋穴向上直推至肘横纹中点。本穴性凉,一切虚寒证需慎用。一般100--400次。
6、六腑:位于前臂尺侧,自掌根(小指侧)向上直至肘弯尺侧横纹头,成一直线。医者用手拇指面或食、中指指面,自肘弯尺侧直推至腕部横纹。本穴性大凉,一切虚寒证需慎用。一般100--600次。
7、三关:位于前臂桡(ráo) 侧边缘,自腕部大横纹头直上至肘弯桡侧横纹头成一直线。医者用手拇指或食,中指指面,自腕部桡侧向上直推至肘弯桡侧横纹头。本穴性温,一切实热证需慎用。一般200--500次。
8、推脊法:医者把食、中指并拢,自患儿脊背大椎起,循脊柱直推至第二腰椎,从上至下推100--500次。
二、病案举例
张某,男,2岁。1988年6月20日诊。感冒两天,服中西退热药、抗菌素数次,仍发热恶寒、汗出;鼻塞、流清涕;乳蛾红肿、舌淡苔白、指纹红、脉浮现。查:体温40.8℃,患儿呈昏睡状。
遂推拿治之,处方如下:开天门、揉太阳各20次,推坎宫30次,捏风池15池,清天河水、推六腑各200次,推三关150次,推大椎300次。约30~40分钟后,体温降至38.6℃。遂嘱饮暖水,温覆取微汗。次日热退病愈。
三、体会
外感发热多由小儿冷热不知调节,大人照料不及或冒风雨、受寒着凉引起。太阳、风池为外邪易聚之所,推拿可疏通经脉,祛邪外达。三关、六腑、天河水和推脊法不仅可清宣透热,使郁表之邪得从汗解,亦可扶助患儿自身正气,鼓邪外出。推拿后要卧床休息,多饮暖水,进流食。治疗及时得法,小儿外感发热不药即除。
专家简介:宋立群,教授,医学博士、药学博士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现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留言(0条)  |  打印  |  返回
暂无留言
 
【我要留言】 已有留言数:0条  查看更多留言信息>> 
验证码: 详细内容
评论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篇:捏脊疗法防治小儿反复咳嗽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婴幼儿推拿治疗小儿疳积22例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与568048718谈话
  • 与2658332833谈话
  • 电话咨询

  •  5422-5322
  •  13816583045
  • 扫一扫,微信关注